近年來,洗碗機作為新興廚電產品,成功帶動了廚電產品的消費升級,成為年輕一代主流時尚消費群體的廚電‘標配’產品。
據1月26日奧維云網發(fā)布了《2020年中國洗碗機零售報告》顯示,洗碗機在疫情帶來的消費降級的市場背景下,銷售卻逆勢大漲了31%,銷量達到了191.9萬臺,洗碗機成為了又一個百億級的廚電電器消費單品。
數據來源:奧維云網(AVC)推總數據
作為‘舶來品’的洗碗機,因為產品的技術功能與中國飲食習慣的不合拍,在中國市場走過了一段“水土不服”的坎坷發(fā)展旅程。目前市場上的洗碗機絕大部分處在帶‘自清潔’功能的2.0階段,每個洗碗機都配有專用的清潔劑或洗碗粉,都具有烘干、保潔、消毒等功能作用,這些較第一代‘洗干凈碗碟’1.0階段的洗碗機都有了較大的提升。
我們知道,洗碗機能夠有效規(guī)避了餐后洗碗的家庭矛盾,降低餐后的廚房洗碗的勞累。但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洗碗機都還不具有自動“免清洗”功能,都需要在洗碗機洗滌好碗筷后,再人工對洗碗機底部過濾系統(tǒng)進行清洗清潔,做好去除洗碗機內的殘渣污漬物的工作,才能有效規(guī)避洗碗機內部異味與有害細菌的產生。
因為還需要人工對洗碗機的過濾系統(tǒng)進行手動清洗清潔,這引起了現有洗碗機消費群體的諸多抱怨與投訴。誰去做洗碗機的清洗工作,是洗碗機進入家庭后新出現的一個新的問題矛盾點。這個問題矛盾點引發(fā)了很多家庭矛盾與糾紛,以致消費者產生了很多對洗碗機功能作用的抱怨與負面口碑傳播。
目前,最多的消費抱怨就是:“洗碗機洗碗,人洗洗碗機”。很多消費者抱怨洗碗機是累贅、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多余廚電產品、以及洗碗機洗碗其實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再加上洗碗機內的殘渣水漬非常容易產生異味,嚴重的還會產生有害病菌,洗碗機存在諸多不好的一面的消費負面口碑就產生了。
針對洗碗機產品出現的難聞異味與有害病菌的產生,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洗碗機還沒有出現有效的解決方法,很多廠家都是建議消費者在洗碗機洗完碗碟后,要盡快對洗碗機進行清洗清潔,避免碗碟在洗碗機內停留擱置時間過長而生出‘是非’來,從而導致細菌異味的滋生,對餐具產生二次污染,影響身體與飲食健康。
有的廠商給出了一周最少需要清洗洗碗機2至3次的建議,還有的廠商根據重口味地區(qū)的消費習慣,給出了一天一次的清洗建議,這些建議其實都是有違現在越來越‘懶惰’的消費人性的舉措的。
如果洗碗機不解決“洗碗機洗碗,人洗洗碗機”的消費負面口碑與抱怨,如果洗碗機的使用不能夠在消費使用者中產生正面好評價,目前我們快速增長的洗碗機市場,很可能像上世紀九十年代第一次上市熱銷后,因為功能作用滿足不了中國消費者的烹飪習慣與使用習慣,導致洗碗機“曇花一現”后就步被迅速淘汰出中國市場的后塵。
有廚電資深人士表示,目前洗碗機的快速增長還只是處在初期階段,整個市場占有率不到3%,與西方發(fā)達國家60%-70%的洗碗機,市場占有率還存在非常大的距離,目前洗碗機產品還存在產品功能上的不完善,和消費者使用后的口碑不佳,以及洗碗機容易產生異味病菌等多方面的不足與缺陷,這些無疑都困擾洗碗機行業(yè)的快速健康成長。
圖為2019年國內外洗碗機市場滲透率對比
關于洗碗機出現的異味問題與病菌滋生的新聞報導,其實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洗碗機有異味’、‘洗碗機產生病菌’等關鍵詞,就會出現很多的洗碗機使用后的負面口碑新聞與消費投訴方面的媒體報導。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就曾表示過,洗碗機里的殘渣水漬若烘干不充分或清洗清潔處理不及時,殘留的水汽加上機體內的余溫,就容易滋生出難聞的異味與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等有害細菌,不僅洗碗機白做工了,而且這些病菌如果不能夠得到控制,就隨時可能"入侵"我們的身體。
至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健康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導致洗碗機的異味消除與除菌功能是一個備受使用者關注的焦點問題。很多品牌廠商在宣傳種草洗碗機的作用功效時,都在大力宣傳推廣洗碗機的深層洗凈能力和高除菌率,不管是多種烘干模式還是高溫消毒作用,都可以去除或殺死特定微生物與有害細菌,但洗碗機洗碗后殘留的餐渣水漬,最好的辦法都是建議消費者第一時間對洗碗機內倉進行清洗處理,并沒有提供最輕松的解決方案。
目前洗碗機3%的市場占有率就實現了近百億級的銷售規(guī)模,如果洗碗機的這種‘痛苦不堪’的消費痛點能夠得到有效克服解決,以目前中國消費群體的消費購買力,洗碗機市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率將不是一個很難的事情,‘改良’后的洗碗機產品,或許會煥發(fā)出一個讓人不可預料的巨大市場效益來。